首页 资讯 正文

屏山君|走进文博会 邂逅福建馆“三张面孔”

体育正文 179 0

屏山君|走进文博会 邂逅福建馆“三张面孔”

屏山君|走进文博会 邂逅福建馆“三张面孔”

在文博会福建馆参观的观众(guānzhòng)络绎不绝。福建日报记者 林清智 摄 第二(dìèr)十一届中国(深圳)国际(guójì)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(简称“文博会”)正在火热进行。 一年一度的文博会(wénbóhuì),是观察我国文化产业发展(zhǎn)的重要窗口,被誉为“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”。本届文博会以“创新(chuàngxīn)引领潮流,创意点亮生活(shēnghuó)”为主题,于5月22日至26日举办,共设8大展馆(zhǎnguǎn),展览总面积达16万平方米,全国31个省(自治区、直辖市)及港澳台地区全部参展。 再(zài)赴文博之约,福建如何亮相?屏山君在人流如织的福建馆邂逅(xièhòu)“三张面孔”。 从(cóng)2022年首次系统性呈现福建“福”文化,到2023年宣传(xuānchuán)展示文化产业中的“闽人智慧”,再到2024年聚焦(jùjiāo)海洋经济与(yǔ)文化传承的双向奔赴,近年来福建馆的主题演进始终与文化产业浪潮同频共振,呼应当下全省工作重点。 今年福建馆的主题为“赓续文(xùwén)脉 慧通八闽”。走近福建馆,八闽文脉在光影间次第绽放:序厅入口处(rùkǒuchù),12组7米高LED竹简屏整齐排列,根据不同的主题内容,变换出七彩颜色(yánsè),滚动播放福建各地(gèdì)市文旅宣传标识、特色文化(wénhuà)、典籍精粹、著名书院、“闽式生活(shēnghuó)72式“以及“五个一”工程奖闽派获奖作品等文化符号,织就一幅跃动的数字文脉长卷。 游客(yóukè)在福建馆体验福州非遗“三条簪”。福建日报记者 林清智 摄 福建(fújiàn)有着悠远灿烂的历史文化,竹简屏以“建阳雕版”与传统竹简为灵感母体,成为(chéngwéi)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的生动写照。 序厅前,一场跨次元的对话每日上演:泉州市(quánzhōushì)提线木偶戏演员指尖轻勾,灵猴木偶腾挪闪转;一旁的智能机器狗则报以跳跃、挥爪、空翻等动作。这对“传统(chuántǒng)技艺+AI萌宠”的反差组合(zǔhé),每场亮相必引客流层层(céngcéng)聚涌,成为展馆当之无愧的“顶流打卡点”。 穿过竹简屏构筑的光影门阵,更多古今对话场景跃入眼帘,其中尤(yóu)以“盏中星河(xīnghé)”项目最为绚丽——通过3D投影技术还原建盏釉面纹理的千变万化,釉色流淌轨迹投射(tóushè)于嵌有实物盏体的屏幕,斑驳窑变在数字苍穹中舒展,恰似星河倾泻,尽展“一盏一宇宙”的神奇(shénqí)。 科技是人类文化的(de)重要组成部分。纵观(zòngguān)人类文明史,科技进步与文化传承总是相辅相成。在(zài)福建馆,现代与传统的相遇,不断拓展人们对文化产品的想象边界,展示着优秀传统文化历久弥新的魅力。 “既好看,又好玩。”游客们逛完(wán)福建馆后如是评价。 好评背后,是福建本土企业以数字技术(jìshù)重构文化叙事的新探索。 在网龙展区,佩戴高清VR设备,跨上智能马鞍,就可以“骑马”在武夷山云雾缭绕的生态茶园穿行,在九曲溪饱览世界丹霞(dānxiá)奇观,以及登临(dēnglín)玉女峰感悟摩崖石刻(shíkè)的千年文脉,实现多维度的感官(gǎnguān)刺激和深度沉浸的文旅体验。 在(zài)汉合(hànhé)天辰带来的光影互动装置中,面对墙面投影的《咏春拳谱》竹简做出的各种(gèzhǒng)动作,会被实时捕捉生成虚拟咏春宗师,以水墨形式出现在竹简中。 在咪咕新空打造的元宇宙(yǔzhòu)应用场景中,戴上VR眼镜、握住手柄,便(biàn)能以第一视角开启鼓浪屿之旅。 游客在福建馆(guǎn)体验网龙打造的VR沉浸式体验项目——“幻骑武夷·漫游九曲”。 福建日报记者 林清智 摄(shè) 新质生产力推动文化业态(yètài)迭代焕新,人工智能与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、融合应用,带来前所未有的沉浸式体验,观众不再停留于单向观赏,而是借助手势捕捉、智能传感等设备,在虚实共生的文化场域中解码历史基因,甚至通过数字共创平台实时生成个性化文化印记,真正实现(shíxiàn)了从“旁观者(pángguānzhě)”到(dào)“参与者(cānyùzhě)”再到“传播者”的深度转化。 作为数字经济大省,近年来,福建加快推动文化产业(wénhuàchǎnyè)的数字化(shùzìhuà)转型,实施文化数字化战略和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,加快文化资源数字化采集,开展(kāizhǎn)文物资源数字化保护项目,培育文化消费新(xīn)场景、新模式。 历届(lìjiè)文博会上,增强数字技术应用,增强体验(tǐyàn)感(gǎn),始终是福建馆的特色。屏山君看到,占地600多平方米的展区内,实物展品与智能屏幕搭配的展陈组合成为“标配(biāopèi)”, 一批“名企业”“名产品”参展,展现了福建的文化数字化建设(jiànshè)成果,反映出文旅深度融合、数字文旅高质量发展的态势。 沿蜿蜒贯穿展区的“曲水流觞”LED地屏(dìpíng)(象征闽江水脉)行走,扫描分布其中(qízhōng)的10处文化二维码,可解锁(jiěsuǒ)3分钟左右特色(tèsè)短视频——茶文化、闽都文化等多彩福建文化主题如画卷舒展。当数字长河中的文化坐标被全部(quánbù)点中,游客即可兑换限定台历或“福瑞龙”陶瓷玩偶,完成这场八闽文化溯源之旅。 线上线下相结合,既传播“闽派”文化的核心理念,也贯穿福建馆文化产品展销(chǎnpǐnzhǎnxiāo)全流程。自开幕首日起,宝宝巴士便(biàn)在展区搭建起直播间,身着汉服的主播通过实时互动,向(xiàng)短视频平台观众推介覆盖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学(guóxué)故事、儿歌动画等文化产品。 屏山君观察发现,福建馆今年的实物展销、产品项目互动场景展示,明显多于往年(wǎngnián),每个企业展区内均有专业人员现场(xiànchǎng)值守,实时开展产品演示及交易咨询服务(zīxúnfúwù)。 一名(yīmíng)儿童在福建馆前与机器狗互动。福建日报记者 林清智 摄 展形象(xíngxiàng),亮“家底”,促合作。 文博会是(shì)万众瞩目的文化盛宴,也是文化产品“大卖场”。依托文博会国家级展销平台(píngtái)属性,福(fú)建(fújiàn)馆打造集“展、演、创、售”于一体的新型文化空间,积极拓展线上线下展销功能:线上开设“闽派”文化直播间,推介福建好物;线下设置人气爆棚的茶文化品鉴区、非遗手作体验角,观众既能观看(guānkàn)福州传统梳妆技艺表演,还能喝到机器人现场制作的“福”字拉花咖啡……通过一系列引流促消费举措,争取达成更多实实在在(shíshízàizài)的交易成果与合作意向(hézuòyìxiàng)。 文化体验与(yǔ)消费场景无缝衔接,把“文化流量”转化(zhuǎnhuà)为“产业增量”的探索,为文博会“文化搭台,经济唱戏”的定位写下生动注脚。 来源:福建日报·新福建客户端 屏山(píngshān)君工作室 记者:林清智 实习生(shíxíshēng):陈子涵 审核(shěnhé):戴艳梅 严顺龙
屏山君|走进文博会 邂逅福建馆“三张面孔”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